宜兴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摘要)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迎春
(2016年1月18日)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优管理、促改革、维稳定中心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基本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可比价增长7.3%,增速达到年度计划目标要求,总量继续位居无锡各板块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3.6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达到年度计划目标要求;其中工业投入完成376.1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达到年度计划目标要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6.7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达到年度计划目标要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2.5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达到年度计划目标要求。

 

(二)产业发展

工业经济缓中有升。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65.8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呈现逐步回升态势。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及光电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预计全年实现规上产值1500亿元左右,占全市规上产值的比重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平稳发展。预计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4.8%,比上年度提高1个百分点。八佰伴购物中心顺利建成,城东新商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汇全物流入选第十批省级重点物流企业,林凯物流建成我市首个公路信息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丁蜀镇成为省电子商务示范镇。生态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获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目的地称号。农业生产形势较好。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90亿元,同比增长2.3%,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新增高标准农田1.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占比为16.7%,农业园区化率达45%。

(三)创新创业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左右;创新主体规模持续壮大,新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公示65家,预计累计达279家;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9%;预计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1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超1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54人、留学人员153人、外国专家19人,培养高技能人才4006人。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建成全国首个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宜兴新材料产业孵化基地、“青商·青千创新创业投资联盟”等创投平台,全市创投资金总规模达26.7亿元,年销售超千万和超亿元的“陶都英才”科技型初创企业分别达24家和2家。

(四)改革开放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有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并联审批”、“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意见出台,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组建宜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财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预决算公开全面推进,镇级绩效管理试点稳步开展,政府债务管理继续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农合整合等各项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外部需求较为低迷,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38.5亿美元,其中出口29.5亿美元,进口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0.6%、19.8%、51.9%。重点行业下滑明显,列入统计的六大行业全面下跌,其中机电、化工出口落额占总量的80%以上,电线电缆、陶瓷和环保等三大优势产业出口跌幅低于全市水平。企业利用外资成效明显,江南电缆、中首建材等8个增资项目累计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67亿美元,占协外总量的83%。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全年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15个,创历史新高,项目数比去年同期增加7个。资本经营成效明显,全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

(五)城乡建设

市文化中心全面完成各场馆建设任务,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实现对市民开放;荆溪路综合改造二期、东氿区域亮化工程竣工启用,市行政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宜城、丁蜀8个老小区实施综合改造。范蠡大道、云岭路有序推进,宁杭高速东互通、环科大道南延段进展顺利。严格抓好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深入推进被撤并乡镇老集镇区域提升改造工作,原邮堂乡等8个被撤并乡镇老集镇提升改造进度过半。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西望村、新建村高标准完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成为我市村庄环境整治新的亮点。

(六)生态文明

生态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制定出台了《宜兴市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宜兴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治太保源四大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连续第八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58.3%。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全面开展,目前全市已停用锅炉879台,占涉及整治锅炉总量的65%。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全市完成5家热电企业脱硫脱硝改造,完成26家水泥企业提标改造,完成10家VOCs企业有机废气治理。减排工作有序推进,减排COD323吨,氨氮35吨,二氧化硫2386吨,氮氧化物15145吨。

(七)社会民生

政府实事工程稳步推进。全年12件36项实事项目完成预定目标。其中,11项目标类项目全部提前完成目标任务;25项工程类项目,除个别项目因规划、建设方案调整未达时序进度外,总体进展顺利。居民收入持续提高,预计全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500元和21900元,分别增长7.6%和8.5%。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2万个,实现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2%,低于市定控制目标。社保水平稳步提高,新增社保扩面1.2万人,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9.3%;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158元。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师资建设得到加强,教育质量实现提升,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三等奖3个,被列入全国学习型城市案例,成功创建全国安全教育实验区。宜兴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红十字会血站、120急救指挥中心、周铁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十里牌医院等5个卫生重点民生项目奠基开工;全科医生工作站上线工作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全国越野行走公开赛暨幸福足迹城市徒步大会、乒超联赛开幕式暨揭幕赛、第六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宜兴阳羡风景区绕圈赛等一系列精品体育赛事;全市新增体育产业单位8个。基础民生保障持续有力,累计发放各类善款超4000万元;社会养老服务提档升级,九如城生态养老康复院和康复医院建成投用,全市新增养老床位300张、镇级配餐中心2家,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养老机构占比达36%。

总的来看,当前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主要是:发展不充分、体量不够大、质量不够优的问题;金融投资环境差、出险企业连带效应影响问题;国内外市场大环境影响产销等问题。对此,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着力破解。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安排好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至关重要。我们在“不低于无锡平均水平、不低于‘十三五’年均目标”原则的基础上,按照继续保持宜兴在区域内发展地位的工作要求,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4.农业总产值和多种经营产值平稳增长;

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左右;

6.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增长3%左右;

7.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到位注册外资达到上级要求;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9.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10.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达到上级要求;

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

三、2016年政府实事项目及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建议

(一)2016年政府实事项目计划建议

建议安排11件44项实事项目。  

(二)2016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建议

2016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按照续建优先、保障民生、财力许可的原则,以续建项目和实事项目为主,新开工项目依据轻重缓急,控制投资规模,安排好今年的政府投资项目。

四、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实现2016年计划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有效实施宏观引导,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1.分解落实目标任务。

2.衔接完善规划体系。

3.不断加强引导激励。

(二)积极提振三大需求,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1.着力扩大有效投入。

2.充分释放消费潜能。

3.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重点突出四化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1.加快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2.不断优化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

3.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四)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增创发展新优势

1.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2.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3.加快探索融资渠道创新。

(五)强化城乡生态建设,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1.着力加强城乡建设。

2.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坚持民生优先导向,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1.进一步改善民生。

2.进一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回到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