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管理

【概述】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5亿元,比上年增长8.52%,收入总量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其中:税收完成86.87亿元,比上年增长8.09%;非税收入1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9%;税收占比84.75%。在无锡市九大板块中,宜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列第四位,税收增幅列第六位,税收占比列第三位,三项指标分别超无锡大市平均0.42、0.4和4.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11亿元,比上年增长8.79%,完成年度预算的93.34%。严控一般性支出和预算追加,分别比上年压减10%和40%以上。有效管控政府专项资金使用,优化又好又快政策,调整优化部门项目,坚持支出优先方向,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民生实事工程等领域的支持,民生支出比重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年内,市财政局被评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宜城街道财政所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单位。

 

【预算改革稳步实施】 首次编制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构成的2015年全口径预算体系。建立市财政与市人大的联动机制、专家组审查机制。市人大聘请14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审查全市2015年全口径预算,重点包括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2015年部门预算和政府专项资金安排情况等,着重审查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和政府专项资金安排。清理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优惠政策继续执行,新出台的优惠政策其财政支出一般不再与企业缴纳的税收、非税收入挂钩。清理财政存量资金,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推进预决算公开,全市所有主管部门(涉密部门除外)公开本级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预算。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开展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试点,从源头上、机制上提升财政资金绩效,由民生环保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切入,将绩效评价拓展到10余类政府专项。

 

【财政管理纵深推进】 在政府债务管理上,强化增量管控,调优存量债务结构,压降融资成本,市级主体债务融资由间接向直接转换。全年节约融资成本2.94亿元。在政府投资评审上,概算审核政府工程项目的投资,建立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库,未列入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进行概算审核、不安排资金,全年对90多个市、镇两级政府工程项目进行投资概算审核,概算调整60多个项目。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实行全市政府公物仓管理,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巡查国有企业,实行国有企业分类管理;专项调查全市安置房房源,提出统筹处置办法,推动闲置资产变现增收,实现国资拍租拍卖收入1.26亿元。在政府采购管理上,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意见》,明确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改进采购方式,提高采购效率。在财政监督上,加强内查内审,查出2014年需纠正的业务21笔,提出相关建议6条;离任审计官林、高塍、芳桥等9个镇(街道)财政所所长财政管理,下达整改通知书。加强对外检查力度,牵头组织参与重大检查项目9个,涉及对外单位154个,检查发现违规资金1945.21万元,下发整改通知书18份,督促相关单位入库违规资金1382.4万元,确保财政性资金的合规使用,加强财政监督服务经济发展的履职能力。

 

【财政助推企业发展】 为维护金融生态环境,遏制金融资产持续恶化,7月,市政府出台《金融系统不良贷款清降考核办法》,对各银行压降不良贷款实行“按月考核成效、按季兑现奖励政策”。开展银行与企业对接工作,推动信贷投放,邀请各商业银行省级分行到宜兴参加座谈会,综合授信全市重点企业签约118亿元;邀请无锡各商业银行到宜兴开展“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签约活动”,促进银行互信合作;市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办公室与江苏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按照“依法规范、政府参与、银行配合、资产管理公司操作、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以设立产业基金的形式,帮助银行压降不良贷款。至年底,全市不良贷款率由6.18%阶段性压降至2.88%,全市未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大财政扶持企业的力度,市财政参与修订宜兴市“又好又快”发展政策,提出控制总量、重构框架、优化结构等意见,会同相关部门对资金逐项审核、从严把关,核定兑付奖励资金4.6亿元。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筛选、评估符合产业政策和重点领域的发展项目,帮助企业对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全年向上申报31批、653个项目,到账资金2.4亿元,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参与相关企业金融风险处置,提供金融支持。全年宜兴科创科技担保投资有限信公司为企业担保418笔、30亿元,累计转贷1417笔、140亿元,为优质企业和优质项目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回到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