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

【概述】 全年组织国税收入83.86亿元,增收4.5亿元,比上年增长5.6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1亿元,增收1.2亿元,比上年增长5.14%。办理福利企业退税2.44亿元、资源综合利用退税7971万元、软件企业退税352万元、出口退税14.8亿元;全面扶持小微企业、促进就业创业税收优惠,兑现小微企业减免所得税3485.41万元。

全年组织地税收入128.7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92亿元,占全市公财总收入的66.26%。征收社保费42.99亿元,比上年增长7.91%。推进建筑业、房地产业营业税专项征管,强化所得税预缴、汇缴和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征管三大主体税种入库税收47.17亿元,比上年增长5.39%。地方小税种征管入库税收26.71亿元,比上年增长6.76%。即期性专项收入入库17.39亿元。加强风险应对督促管控,实现中等风险应对绩效4亿元,贡献率6.03%。推行项目化稽查,立案检查67户,清理积案22件,入库税收1.14亿元。落实小微企业、促进创业就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重组企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年3626户企业享受税收减免7.16亿元,减征和免征防洪保安资金2.68亿元,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000万元。全市91.73%的企业享受小微企业免征的优惠,900多户企业享受购进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的优惠,合计享受加速折旧额1.5亿元。

 

【国税税收管理改革深化】 市国税局围绕深化税收管理改革目标,落实简政放权举措,整治税收经济秩序,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开展“创客税收行”主题活动,组织政策宣传、业务辅导、兑现优惠、执法督察,小微企业享受税收减免户数和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9.31%和99.83%,受惠面达100%。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鼓励出口企业发展。会同市商务、财政等部门,走访调研市重点外贸企业30户,研究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办法。按照新的《出口企业管理办法》,分类管理全市出口企业,推行无纸化申报服务,实现出口退税网上审批办结,缓解出口企业的资金压力。以《纳税评估法律指引》和《风险管理工作模板》为切入点,全年风险应对成效为2.06亿元,占国税收入的3.3%。落实“营改增”扩大范围政策,加强对运输行业税收本地化管理,全年审核财政奖补企业200户(次)、5548万元。协同地税部门开展建筑行业调研,开展政策宣传和税源摸底。逐户开展调查核实,落实消费税税目调整和成品油消费税税额调整政策。

 

【国税纳税服务规范化建设】 市国税局围绕创建全省纳税服务规范化管理示范点,贯彻落实《税收职责清单》,前移、下移各类办税服务审批事项,精简业务流程,兑现服务承诺,加强职能衔接,形成便民有序、依法行政的基础管理常态。窗口服务便民规范,执行办税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要求,纳税服务窗口入驻各镇、园区、街道便民政务中心,实现日常涉税高频事项就近办理。完善网上办税服务厅,更新自助办税设备,推广智慧国税手机软件和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手机提醒服务,满足纳税人的办税需求。开展“新常态、新税风”和“税收创客行”税收宣传,深入专业市场、光电子产业园、超市、学校等,宣传服务优惠政策和便民办税举措。开展网上满意度调查,通过客服号、“12366”服务热线和“12345”政府热线等渠道,受理纳税人的各类投诉和咨询,全年受理涉税咨询3000余户(次),处理纳税人的投诉和举报96件,未出现逾期情况,反馈满意率100%。

 

【地方税收经济秩序更趋规范】 市国税局规范执法行为,按照省地方税务局《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规定,依法开展行政处罚工作,把握自由裁量标准,实施行政处罚1343户、701.96万元,未发生投诉和争议。落实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集体审理重大税务案件27户,补缴税款1.21亿元。缩减基础事项审批。取消审批节点46个,取消或缩减业务流程调查环节157个,清理税收管理明细事项29个;全年减少各类调查2.67万户(次),减少日常巡查2万余户(次)。发挥稽查打击职能,维护经济秩序,以危害性较大的发票偷税和社会反映强烈的举报案件为重点,对虚开发票、走逃税款等严重破坏地方经济秩序、影响税收公平的行为坚决发现一起、打击一类、规范一片,促进行业性、区域性的税收遵从。全年查处发票违法案件72件,比上年增加24件。查补税款189万元,比上年增长26.07%。移送司法17人。专项整治环保行业、化工行业等,查补入库收入企业75户、125.84万元,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

 

【地税基础管理更细化】 宜兴地税局加强管户清查工作,全年清理1509户。强化契税税源调查核实,确定可收税源7781.5万元。以“管人+管事、服务+执法、分类+分步、互联网+法治”为原则,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联合市财政、国税、经信委、统计等部门,依托诚信网平台,搭建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系统,并在周铁镇先行试点。做好停征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预缴工作,开展股权建档明细申报和股权转让专项征收工作,实现链条式管理,年底完成调整面30.5%,纳税人补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446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67%。加强工资薪金建档管理,工资薪金比上年提高4.67个百分点,有税申报人数比上年增长19.76%。

 

【地税纳税服务构建新格局】 宜兴地税局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服务、全面联动”的纳税服务新格局。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开通全省首个社保自助缴费终端,为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便利。宜兴地税局联合市工商联、宜兴农商行共同推出税银合作新服务模式“税银贷”,具有审批快、易办理、可循环的特点,全年有30户企业获得贷款1亿元。建立“A+优”创新服务项目,为全市A级纳税人提供定制服务,有绿色办税通道、专题培训、上门辅导、定期专人咨询等服务。成立“三师俱乐部”,俱乐部人员由地税局内获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律师资格证的人员组成,专为企业提供高端高效咨询辅导服务。全年开展专题讲座和一对一解答100余次。建立局长服务企业制度,为重点企业提供“贴近式”辅导服务。

 

 

【国地税合作全面推进】 宜兴地税局联合宜兴国税局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开启新办企业国地税联合培训模式,便利纳税人,全年举办联合培训10场,服务新办企业人数500余户。搭建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实现涉税信息高度聚合,双方定期交换重要涉税数据,其中交换第三方涉税信息3万余条。定期召开国地税联席会议,形成顺畅的沟通协商机制,共同向纳税人提供一份“权力清单”,打造纳税人满意的“阳光行政处罚平台”。联合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全市企业评出A级纳税人3351户。11月,在周铁镇、和桥镇率先开展国地税“互驻办税”试点,实现进“一家门”可办“两家事”。在税务登记、定期定额管理、办理缴税、发票领用、发票代开等业务上实现“一站式”办税,降低办税成本,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减负惠民。

 

【税收与互联网融合创造新模式】 探索税收与互联网融合的新模式,推出 “互联网+”,创新服务方式。升级“宜兴地税”微信平台,改版后涵盖涉税信息推送、办税须知、政策辅导、咨询查询四大板块15个服务项目;新增地图导航、发票查询及需求调查征集三大功能。率先开发“智慧地税”手机APP,通过手机认证后可以定期收到最新的税政和涉税提醒信息,实时查知本企业登记、鉴定、申报等基础信息和税费纳税、欠税信息以及办件进度实时情况,年底完成认证用户7511户,认证企业5250户。企业信用体系平台“宜兴诚信网”上线,包括企业税务登记、行政处罚等7方面的内容和30个具体数据指标,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公开查询和部门共享。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为不同规模、行业的企业分类设计涉税风险计算模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为企业财务情况进行分析,按照“高、中、低”实施预警,帮助企业规避涉税风险。加强改进综合治税网络等第三方信息、税源管理机构反馈税源信息的搜集分析利用,全年向国税、工商、供电、水务、公安、国土等部门共采集数据18万条。强化风险源库基础信息建设,打造集风险基本信息、第三基础信息、企业涉税风险查询、风险应对绩效于一体的风险查询平台。

(陈力 尹焱)


回到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