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物

【概述】 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文管办”)依据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宜兴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完成全市6个文物收藏单位可移动文物的采集、登录、审核、上报工作。完成全市古碑刻的拓印工作,累计拓印各类古碑刻329方、662张。启动周王庙、瀛园、卢忠肃公祠等文保单位相关建筑名称及联匾的征稿工作,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及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的224位作者的来稿1409件。完成周王庙维修及别院改造、卢忠肃公祠展陈改造、前墅龙窑维修与环境整治、吴仕楠木厅装修等工程,抢修加固前进窑窑棚,开展抗战文物邵氏宗祠的修缮工作。开展长工桥、衔哺桥、马嘶渎桥等宜兴古桥梁的维修工程方案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和项目招投标等一系列工作。协助市博物馆做好民间文物的捐赠及“宜博讲坛”的举办等工作。基本完成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档案制作工作。至年底,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1个点,省文物保护单位13处、23个点,市文物保护单位88处、94个点,市文物控制单位56处,红色革命遗址19处,馆藏文物1万余件。

 

【“紫泥沉香”宜兴紫砂学术研讨会举办】 11月,由市政府、南京博物院主办,省考古研究所、市文广新局、市文管办承办的2015·“紫泥沉香”宜兴紫砂学术研讨会在宜兴举行。会议邀请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副会长李广宁和国内外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工艺美术大师及收藏家等70余人参加。会议着眼于交流探讨宜兴紫砂器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界有关宜兴紫砂的最新研究成果。此次研讨会收到论文18篇,有21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就宜兴紫砂器的起源、材质特性、工艺演变、外销传播、海内外收藏以及产业发展演变状况和最新考古发掘等方面作了研讨和交流。会议开幕式上,举行《蜀山窑——明清窑址考古发掘报告》一书的首发式。

 

【重点文物维修力度加大】 1月,市博物馆启动第二批馆藏古陶瓷修复项目,特聘国内古陶瓷修复专家、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王勉及其工作团队,主持修复宜兴境内考古挖掘采集和出土发现的216件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古陶瓷。5月,周王庙维修及别院改造和卢忠肃公祠展陈改造两项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周王庙参观环境、卢忠肃公祠展览质量得到改善。6月,吴仕楠木厅装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7月,前墅龙窑先后完成龙窑本体围护、货物堆场的整理与围墙修缮以及火神庙、作坊、陈列室改造等一系列主体工程,并通过竣工验收。12月,溪隐徐氏宗祠景观改造工程施工。年内,其他重点文物维修工程也相继展开,太华北川张氏宗祠由民间筹资修复第二、三两进建筑;前进窑窑棚加固维修,增加支撑石柱。

 

【文物开放点发挥作用】 改善太平天国王府、卢忠肃公祠、文昌阁等文物开放单位的基本陈列,打造全市“行知大学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市文管办先后在太平天国王府举办“宜兴首届古琴精品展”“梅兰竹菊‘四君子’书画作品暨历代文玩展”“夏雪儿玩藏宜兴美陶精品展”“古风汉韵——汉服展”“抗战题材连环画及图片展”等展览13个。联合长乐戏剧社、宜兴双溪昆曲社等文化社团常年在瀛园、周王庙举办戏曲票友联谊会。市区有周王庙、太平天国王府、文昌阁、瀛园、卢忠肃公祠等文物点免费向公众开放,全年各文物开放点接待观众17万多人次。

 

【文物宣传形式多样】 宜兴文物网(www.yxww.cn)累计访问量162余万人次,是市文管办对外宣传、发布消息的重要窗口。2月,与市博物馆承办“知我文物爱我家乡·园中景画中情学生瀛园写生系列活动”,吸引众多青少年学生参与。8月,开展“‘赏文物忆先贤,摹古碑品艺术’暑期学生古碑刻临摹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至周王庙实地观摩古碑、听取专家解读、自主临习、现场创作比赛和作品展览等。10月,与市博物馆在驻宜兴武警8692部队开展“文物宣传进部队 文化盛宴同分享”活动,通过文物知识讲座、文物图片展等形式,将古代青铜兵器知识、文物保护理念等带到警营。全年出刊《宜兴文物通讯》(季刊)4期、1200份。

(杨汶)



回到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