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政务

【概述】 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工作主线,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总体高于无锡平均水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5.6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3.55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750元、21910元。全市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开放创新扎实有效,城乡环境更趋优化,融合发展态势良好。“茶禅四月到宜兴”“金秋十月醉陶都”旅游季等活动受到广泛关注,被评为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六。继续坚持民生投入不减,优先保障惠民实事,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治理创新深化,12件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顺利,成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经济发展】 在宏观形势严峻复杂、发展任务繁重艰巨的大背景下,市政府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攻坚克难、负重拼搏,先后制定出台《关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关于建立新增建设用地产业项目前期评审和后期评价机制的意见》《市政府关于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关于推进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并联审批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基本面。坚持协调服务、风险处置、依法打击、压降不良多管齐下,全力化解金融风险,主动承办省级金融机构支持宜兴发展恳谈会,促成22个银行与全市企业签约授信近120亿元。高效运转市、镇两级周转金平台,帮助1000多个企业转贷超350亿元。探索化解金融风险新路径,组建存量银团,实施联合授信,稳定重点企业资金流,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至2.88%,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65.8亿元,“工业百强”产值平均增幅高于全市8.1个百分点,259个规模以上企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江苏中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骨干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项目11个,涉及标的总额25.3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增幅高于全市近3个百分点,年产值超1亿元企业31个。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新兴产业产出份额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投入3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5%,技改投入比重达70%。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协联热电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新上技改项目竣工投产。

 

【开放合作】 坚持强攻招商不动摇,抢抓大城市产业转移、国企改革等战略机遇,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制定出台《关于建立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工作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2015年宜兴市重点贸易促进计划》等政策意见,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到位注册外资比上年增长8%,占无锡市比重较上年有所上升,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达70%。服务业增加值582.4亿元,占GDP比重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投资287.1亿元。江苏省中首建材市场有限公司、帝斯曼(江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重点外资项目快速推进。组织121个企业参与境内外展博会,完成进出口总额38.2亿美元。宜兴新乐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全年境外投资总量3.5亿美元,位列无锡第二。服务外包业务合同总额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江苏立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登陆A股市场,8个企业入驻“新三板”,股权融资突破20亿元。与美国海威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城的交流互动取得新进展。

 

【城乡建设】 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基本思路,科学把控建设节奏,负重推进重点改革,着力突破管理顽疾,保持城乡建设事业稳步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围绕做优城市管理品质,出台《全面推进宜兴市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形成茗岭特色小镇、城区沿河沿氿休闲健身步道等概念性研究成果。实施市级政府投资项目92个,完成投资52.5亿元。市文化中心各场馆建设完成,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投用。汇龙商务中心竣工,新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东氿楼宇整体亮化成为城市新景观。荆溪路完成二期改造,实现全线贯通。宜城街道、丁蜀镇8个老小区综合改造完成。国道104线洑东段、蜀浦路、环科大道通车,范蠡大道、云岭路建设有序推进,范蠡大桥合龙,宁杭高速东互通、锡溧漕河整治二期工程年内开工。150千米农村道路完成标准化改造。专项治理流动摊点、瓶装燃气、“僵尸车”等城管难点,矿产品生产运输秩序管理保持长效化。开展交通文明示范路创建,探索实施城区严管路模式,完成18个道路交叉口和导流岛改造。人民路等10余条主干路慢车道实现机械化保洁。村庄长效管理合格率93%,湖氵父镇洑西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生态环保】 坚持重点关注生态保护、民生环保、村庄长效管理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领域,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关于切实做好太湖蓝藻打捞处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深化治太(湖)保(水)源“四大专项行动”(企业达标排放、污水处理提标升级改造、畜禽养殖场整治、河道清淤),启动并加快社渎港、乌溪港等河道综合整治,实施重点治理太湖工程132项,入湖河道水质持续改善。地表水断面合格率58.3%,12座污水处理厂实现一级A标准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行动计划启动,20个村庄先期试点。推进太湖沿线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拆除工作,修复生态湿地66.67公顷,72千米农村河道实现机械化保洁。紧抓大气污染治理和民生环保工程,健全秸秆禁烧机制,启动综合利用试点,淘汰879个高污染燃料锅炉,26个水泥企业完成提标改造,PM2.5年均浓度比上年下降19.3%。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28个,完成减排项目15个,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元产值能耗实现“双下降”目标。绿色廊道串连成线,完成7条道路林荫化改造,新建山区及太湖绿道20千米。

 

【民生事业】 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社会热点作为制订政府实事项目计划的重点内容,多安排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认可的项目,制定出台《宜兴市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全年投入民生资金7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实施12件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增就业岗位3.2万个,帮助5684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自主创业1950人,新登记市场主体1.2万户,比上年增长24%。白塔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社保扩面新增1.2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继续提标,被征地农民进社保工作稳步推进。市养老护理中心建成,九如城生态养老康复医院竣工投用。残疾人“博爱家园”双基工程、社会救助(慈善)工作站实现镇、村全覆盖。教育布局调整优化,东山中学搬迁更名为宜兴市第二高级中学,实验小学东校区、新和桥中学竣工启用,官林小学新校区建成,学区教育教学协作联盟组建,宜兴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城市案例和全国安全教育实验区。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奠基,市精神卫生中心、120急救指挥中心、血站等项目启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举办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2015中国宜兴国际素食文化暨绿色生活名品博览会等节会活动,宜兴文化品牌声名远播。文化区域互动、邻居节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群众参与度更高、受惠面更广。文学、书画、陶艺等创作精品竞相涌现,先后摘得戏剧“群星奖”、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国内知名奖项。

 

【自身建设】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主动排查“不严不实”问题,推动“三解三促”*活动常态化,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行政服务提速增效,审批事项即办率达85%,“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工单办结率超99.2%,“千人评议机关”网上日常评议2万余次。信息发布公开透明,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10场,“宜兴发布”政务微博、微信发布信息3万余条。整改落实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组织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学习活动,创设“清风课堂”新载体,拓展同级审、专项资金审计覆盖面。新一轮车改启动实施,落实办公用房、公务接待等管理制度,“三公”经费压降10%,市政府各部门执行“八项规定”精神的自觉性增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落实市人大专项评议和询问的整改要求,如期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72件、政协委员提案295件,满意率93.4%。政府法律顾问团结构更优,“六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宜兴被表彰为全国法治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回到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