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救助

【概述】 市慈善会发挥“扶贫济困、安老救孤、赈灾助医、兴善助学”作用,坚持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募集慈善资金,通过企业认捐、慈善“一日捐”、一次性捐赠、定向捐赠、结对助学等方式,充实慈善资金。全年募集慈善资金4487万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其中,认捐资金1434万元,一日捐706万元,一次性捐赠317.4万元,定向捐赠1488. 6万元,其他捐赠及利息收入541万元。围绕改善民生,推进政府实事工程实施,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实施“助学、助医、助困、助老、助残、应急救助”六大救助工程,发放慈善款4116.5万元。其中,助学3177人、634.5万元,助医5401人、1352万元,助困1.01万人、718万元,助残50人、12万元,助老1.18万人、121.6万元,应急救助1.07万人、203.4万元,其他救助1.02万人、1075万元。全年有5.15万名困难对象得到慈善救助,救助力度为历年之最。

 

【慈善工作体系创新】 宜兴慈善募集的主体从单一企业捐赠向多元化发展转变,社会参与度越来越广泛,筹集的善款从全年最初20多万元攀升至600多万元,捐赠人群扩大到8万人左右,覆盖全市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远东控股集团每年都在市、镇两级慈善组织认捐110万元,救助范围覆盖身残人士救助、大病医疗救助、特困帮扶等多个领域。慈善捐赠的渠道日趋立体化,慈善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基层、走进村庄,为群众架起立体化救助网络,形成市、镇、村三级慈善工作平台。丁蜀镇洋渚村设立全市首个村级慈善基金,近百名村民踊跃捐献爱心款120万元。“村募村用”的村级慈善基金吸引在外乡贤,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芳桥街道在外乡贤尹克勤出资100万元,在扶风村设立尹俊孝老基金。全市有太华镇桥涯村、官林镇前城村、芳桥街道扶风村、万石镇南漕村和丁蜀镇洋渚村、双庙村6个村成立慈善基金,募集善款355万元。为困难群众织起更完善、更规范、更便利的帮扶救助网络。江苏兴达文具集团有限公司设立的尊老爱老基金,为周铁镇下邾村423名7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尊老金。同时,该企业每年拿出25万元设立大病救助基金,并从2005年起连续十年每年出资20万元,助学100名寒门学子。至年底,全市有冠名基金99个,母本资金超1亿元,共救助困难群众5.15万人次,救助支出达4117万元,均达历年之最。年内,第三届江苏慈善奖评比中,市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振球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宜安建设有限公司获评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企业,徐汉棠获评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湖氵父  镇慈善助老项目获评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获奖名额数在县级市中名列第一。


 

【弃婴收养工作】 根据《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市民申请收养子女的,应到市办证中心民政窗口办理收养登记手续。市民捡拾弃婴、儿童的,则一律到市公安部门报案。报警当事人必须在办案民警的陪同下,将相关手续和弃婴(儿)移交给市社会福利中心,在现场民警的监督下,市福利中心负责采集血样,交公安机关做DNA比对。与此同时,市福利中心发布寻亲公告。公告期满后,根据当地公安机关出具的《弃婴(儿)查找结果反馈表》的情况,若没有发现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依法办理弃婴收养手续;若发现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报市计生部门处理。被收养人是残疾儿童的,并应当提交医疗机构出具的该儿童的残疾证明。全年依法开展收养登记,对收养对象实施DNA鉴定,共办理各类收养登记79件,其中福利中心弃婴78件、社会孤儿1件。

(骆鸿舜 董云燕)


回到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