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概述】 年内,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奠基,市精神卫生中心、120急救指挥中心、血站等项目启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互联互通。基本形成以市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区中心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97个(所),其中三级医院2个、定级的二级医院8个(含肿瘤医院1个、骨科医院1个)、康复医院2个、改制卫生院转办的一级医院5个、监狱医院3个、疗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42个;有编制床位数4910张;医疗设备总价值8.83亿元,比上年增加1.26亿元;市直属药业公司1个。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8895人,其中注册执业医师3079人、执业助理医师424人、注册护士3550人。市卫生系统招录医卫类毕业生254人,其中硕士生17人。全年门(急)诊522.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收治住院病人16.53万人次,床位使用率94.65%,分别比上年增长6.65%和下降0.78%;业务收入26.45亿元,比上年增长8.58%。全年无偿献血1.79万人次,无偿献血总量586万毫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自愿捐献血小板比例继续保持三个100%,血液质量进一步提升,有效保障全市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做好全市基本药物的遴选、增补工作,市基本药物遴选小组制定2015年基本药物采购目录,目录设品规757个(不含大输液品规48个及无锡增补品规106个),新增价格适中、供货正常的基本药物品规30个。针对部分廉价药品供应不及时的情况,市卫生局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做好短缺药品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供应工作。在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上定期监测及上报短缺药品信息动态;根据群众用药需求,遴选57个常用廉价品规;制定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急救药品目录,组织协调配送公司采购,根据需求足额配齐抢救药品。

 

【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完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新生儿疫苗接种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疗机构艾滋病检测点建设全覆盖,着力推进部分镇区新设公共卫生工作站5个,累计17个。建成疾控中心P2实验室;卫生监督所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手持移动执法终端项目;妇幼保健所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管理。全年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527人参加无锡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组织本级各类业务培训1200余人次,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宜兴硕士班27名学员通过全国联考。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显著提升。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普及实施,先后代表无锡市接受省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成绩优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新生儿、产后访视率和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等项目指标均高于国家、省市标准。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有序实施,住院分娩补助、“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母婴阻断、叶酸补服项目开展效果良好。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有序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照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案以及无锡市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修订完善全市上一轮价格改革政策,重新调整门诊诊察费及区中心医院的收费标准,争取政府财政补助力度加大,为有序解决突出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奠定基础。正式启动医联体改革。分别成立以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为核心,以官林医院、官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桥医院、和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医疗联合体并进行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深化对口协助帮扶,全年下派市级医疗机构医生78人,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同时,对上接受无锡市人民医院的协助帮扶,对外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人民医院、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中医医院、新疆阿合奇县人民医院建立长期对口支援关系。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年内,全市官林镇滨湖社区、湖氵父 镇东兴社区、和桥镇北渠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创建成省示范村卫生室,湖氵父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创建为无锡市级特色科室,申报杨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胃肠专科为省级特色科室。做好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工作,及时供应廉价基药,定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方点评。加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全年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晋升职称前到社区服务的医生61人。家庭健康医生制度逐步完善,全年重点人群签约服务36.64万人、签约率97.7%,签约对象服务内容知晓率100%,服务对象满意率90%以上。建设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医保网络,实行农保网、医保网联网,实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医保定点全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门(急)诊14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门诊总收入8525万元,比上年增长11%;基本药物销售6835万元,比上年增长1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门诊均次费用分别为79元和47元,就诊费用明显减少,群众满意度提升。